誰說「佛系理財」沒有用?股海中的「減法哲學」
有樂活大叔之稱的知名理財作家施昇輝,長年以來提倡「簡單的投資理財」,甚至只用兩檔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 就能立於不敗之地。很多人不禁納悶,這其中道理為何?其實就如同老子的道家思想一樣,「大道至簡」。
主講 施昇輝
施昇輝以一張「大象坐在樹枝上」的圖片點出投資迷思:「投資要像大象,不要像獵豹」。雖然獵豹充滿爆發力,獵捕過程刺激,猶如投資追高殺低,但風險較高。而大象穩重又長壽,類比長期穩健的投資心態,最終反而收穫更多。 知名理財作家施昇輝,暢談不躁進的「佛系理財」方法。圖片來源:大愛電視提供。 到處聽明牌,不如低頭專心耕耘 許多人花很多時間收看財經節目、各種工商理財雜誌、報紙,網路上數不清的財經部落客與專家的文章,但費心投入,結果未必成正比。其實複雜的財經知識與投資方法,更易讓人焦慮不安、患得患失。施昇輝認為,「投資該用減法,不是加法」!小股民容易到處聽信明牌訊息,而投資許多自己也不甚清楚的股票,結果往往不是分散風險的效果,而是愈套愈多。施昇輝承認,自己也是在股海翻騰了幾十年,最後才以「減法哲學」篩選到剩下兩支股票。李小龍曾說過,不怕會一萬種踢法的人,只怕一種踢法卻踢了一萬遍的人。若將一種方法學到透徹,風險就相對變小。 廣告另一方面,施昇輝也奉勸大家,「認命才會賺到錢!」如果只求5%的報酬,其實並不太難。但很多人投資股票,就是想獲得10%以上的高報酬,或者大賺價差,往往虧損收場。他認為,如果只在意股息殖利率,就敢在低檔進場投資,因為認命,所以反而可以既賺到股息,又賺到價差。關鍵選擇有兩個,一是幾十年都穩定配息,二是公司大到不會倒。例如金融股是政府監管最嚴格的行業,與其在銀行定存,不如就買其股票,領取股息,獲得合理的報酬。 施昇輝說,多數人都有銀行定存,然而以台灣通貨膨脹率平均3%來說,只會越存越窮,不是「現金為王」,而是「現金為亡」。如今利率低,存放在銀行的錢猶如一杯水不斷被蒸發。因此建議只定存2年的生活費,其餘都拿出來投資。股票市場總有波動,但即使發生股災,通常不會超過2年,2年生活費足夠支應,就不需要變賣股票,以免賣在低點賠錢收場。 廣告至於很多人擔心股票風險,所以將買保險當成投資工具,施昇輝認為這樣效率並不高。例如旅行平安險雖能獲得高額理賠,但沒人希望用得上。台灣民眾最常購買的儲蓄險,其實對資金運用有排擠效應,而且一份長期保單,若因經濟因素而難以為繼,中途解約的損失不小。因此,建議「理財規理財,投資歸投資」。 不冒險、不躁進,慢慢賺反而比較快 雖然投資也是一種專業,但若誤以為蒐集很多資料深入研究,就可以判斷股票會漲會跌,這就未必。即使問投資專家,通常回答也是模稜兩可,「70%會漲、不排除30%可能會跌」,永遠沒有明確答案。因為投資市場變數太多,不可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。施昇輝認為要在「我不知道」的基礎上進行投資,而衡量的關鍵在於「能否安心睡得著覺」! 廣告投資人睡不著覺,是因為股票被套牢。其實當我們買任何一支股票時,就可能隨時會被套牢,因為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漲會跌,可見「套牢是投資人的宿命」。所以正確態度是找一個可以讓你「安心套牢」的標的。勇敢擁抱套牢的宿命,反而更能獲得投資成效。 在投資理財風潮下,近年來歐美流行「財富自由」,讓不少年輕人心生嚮往,但若只是想要抄捷徑迅速致富,冒險躁進的結果,往往成為主力大戶的俎上肉,就難逃賠錢下場。所以最好的方法其實是「穩穩賺、慢慢賺,久久賺」。 廣告雖然年輕人有時間本錢,但畢竟累積資金不易,一不小心,可能一次股災就重創,打掉所有複利成效。施昇輝特別顛覆的觀念是「不要太相信長期複利效果」,他以簡單的數學邏輯分析,假設100元跌到80元,等於跌掉20%,但80元要漲到100元,卻需25%漲幅,所以跌得快,漲得慢。20年的複利效果期間,只要有一年跌20%,要回到平均10%的軌道,一年就需要賺37.5%的高報酬,這將十分困難。因此,建議將股市投資的獲利轉變成其他消費形式,例如買房保值。同時也提倡「花掉才是真正擁有報酬」的人生心態,希望大家能「無腦投資,人生無惱」,解決其他生活中的煩惱,並將多數時間精力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,積極實現人生夢想。 (本文轉載自「獨立評論@天下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