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相關的著作不少,甚麼周易管理學、六十四卦與生活,林林總總。講的都是《易經》的喻理,讀完知道何謂《易經》,卻不知甚麼是《易》。
學《易》要虛心,就是要容許不同的可能性,要有聯想力。所謂「得意在忘象,得象在忘言」。義理學得再多,就只是寫論文耍家,不到用處。今日先講一例:
讀哲學時期,老師講到易經的課,多排斥卜筮之學,認為是古代迷信,文風未盛。
這是近世讀書人太受洋學影響的通病。晚清衰微,洋務運動成為出路,列強相襯國困,國學、國粹都變成封建迷信了。直到毛澤東,焚書坑儒再現後,先是抄襲馬克斯、列寧,再來就是鄧小平「走出去」的戰略,努力抄襲外國資本社會經驗。甚麼儒家治國、以道治世,都拋諸腦後。牟宗三講得好,「以前的皇帝是利用道家或利用佛教,現在的共產黨則另有一套術…他們的『道』就是馬克斯主義」。
荀子云「知易者不占,善易者不卜」,皆因世間萬物不卜而自明,只是凡夫埋歿自我心性,所以對世間事物晦而不明。這並不是說卜筮無用,而是當人心明徹,天人相感後,卜筮便是多餘。即如七十二候之遲疾,老農必有所感,每每皆中,焉需讀懂八風之理而知之?
記得以前中醫被當作無稽,西方人嘰之,東方人嘖之。甚麼陽氣陰氣、風寒暑濕燥火等,生物學、解剖學都證實不來,被當成是古人幻想。
中醫的辦證論治著重「理」,所以有笑謂「頭痛醫腳」的情況。這個「理」是形而上的產物,難以物理層面解釋。學堪輿的識得,術數與中醫體系相通,而異於星學。今日中醫理論逐步被驗證,他日卜筮之學又如何?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」,今日當不能斷言否定。
《邵氏聞見錄》載:「康節先公出行不擇日」。晦而不明的讀書人,即以附和,說大儒康節亦有言「天命某自知之,世俗所謂命,某不知也」,強說邵雍不信卜筮鬼神。其實,《邵氏聞見錄》亦有載:「或告之以不利,則不行。蓋曰人未言則不知,既言則有知,知而必行,則與鬼神敵也。」
「不擇日」是因為康節公知天命,所以擇日是多餘了。所言不與「鬼神敵」,即與論語:「敬鬼神而遠之」相應,不否認天命以外還有鬼神外力左右成敗,故敬而遠之。只是聖智者信而不迷,敬而不從,和而不同而矣。
如何做到信而不迷,敬而不從,和而不同?就是要心通,心通即理通,理通即無有障礙。所以讀易要先虛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