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相之持是無名執著
台灣佛教文化興盛,這固然可喜;但同時甚多混雜民間信仰,這實是可悲。
較為海外華僑熟知的佛教團體,如佛光山、法鼓山、慈濟、中台等,香港佛教徒都耳熟能詳,信眾十分多。
但近來名聲最響噹噹的當然是慈濟了,即是慈濟功德會。
慈濟功德會名堂大噪,是因為近來被質問十年間所獲得的千億台幣善款去向,還有就是從新聞看到那個女尼證嚴的狠言回應。
翻到慈濟網站,介紹女尼證嚴為上人,既是慈善家、宗教家、又是領導典範。最頂癮的是這句『從廣闊恢弘到細微深入,證嚴上人數十年精進不息,行走於真實人間。』然後下方一幅證嚴肖像,旁邊一座白瓷觀音。觀音在後方,是模糊的,焦點都在慈濟。配合上面那句介紹,彷彿以為慈濟是觀音行走於世間之化身。
當然不是了!慈濟豈止是觀音之現世化身,更是佛陀轉世。去看看慈濟靜思書軒販售價值33萬台幣的「宇宙大覺者雕像」,那是證嚴女尼的相。佛陀,梵文為बुद्ध,發音Buddha,意即大覺者、三覺圓滿之行者。筆者無有冒犯慈濟或證嚴之企圖,只是嘆息今日出家人真不如古時,而信眾之愚鈍更是難救。
即以筆者所見,信眾善心,佈施供養僧眾,特別是過時過節,或是法會講座活動,紅包、現金都雙手呈給各位僧尼,諸位「師傅」當然亦樂於接受,一聲『阿彌陀佛』、一聲『吉祥』,紅包悠然入袖。
需知,沙彌戒,就是比八關齋戒多了一條「手不捉錢寶」,要先做「說淨」才可自己捉持錢寶。如此,僧尼接過錢寶是犯了戒,供僧的信眾亦有毀犯三寶之嫌。
再說,不論僧尼、知名抑或無聞,筆者都習慣稱做和尚。但竟然在佛堂被人說我不敬,要我稱某某僧尼為法師。這便好笑了,和尚一詞亦源於梵文,意即近誦、大眾之師。又何來不敬呢?
佛教徒要有正信、正念,若變成執著名相之盲信,就是愚妄了。古有蕅益大師便說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,所以退作三皈人;成時、性旦二師亦自稱為出家優婆塞。優婆塞即是信士,出家優婆塞說即出了家的信士了。這是因為比丘戒之難持,深怕自己受戒不全,徒有虛名,妄招惡果。
所以諸位,不論僧眾信眾,名相之持是自己的無明執著,盲信妄信,同於邪見。若真心皈依受戒,就要對皈依甚麼、受甚麼戒,都明明白白。莫要誤了自己、誤了佛教本來面目。